游戏人生
其实,游戏何尝不是一种人生。曾缠绵于金古大师的武林恩仇,曾沉醉于黄易大师的未来世界,却从未去想,自己为何浸淫其中不能自拔。或许,快意恩仇是一种人生,或许,挑战自我也是一种人。而游戏,最大限度的给了我一种满足感,一种青梅煮酒,一种邀月高歌或是一种嬉笑人间的遍历人生的满足感。是以,姑且称之为“游戏人生”。
我曾不断地在游戏中寻找,寻找自己向往的那种人生的满足感,寻找自己的“游戏人生”。于是,我身披银甲,在《Diablo》的世界里探秘除魔;或手持双枪,在《VR特警》里除暴安良;有时,我甚至身怀拯救人类的使命,在《StarCraft》里横扫异形……然而,我最终还是满怀遗憾,因为,这些,都不是我所向往的游戏人生。
我怀念起了《大航海时代II》的日子,身为船长,或肩负寻宝重任,或找寻失散多年的妹子,或身为海盗,却时时刻刻想着为兄长报仇。“船长……”“船长……”“船长……”,多么熟悉的声音。在这里,世界需要我去探索,在这里,充满奇异而又美丽的传说。“船长,发现珍兽……”“船长,发现古迹……”“船长……”也回忆起了在《金庸群侠传》里游历江湖的往事:一出手就是10级的野球拳(^_^,不好意思,FPE大侠传授的),打得对手哇哇直叫,但无论如何袁守诚对我也曾不理不睬,直到我除暴安良,杀了好几个恶贯满盈的黑道枭雄。或许,没有一瓶好酒,你无论如何也敲不开梅庄的大门;或许,没有一片赤诚的火热心肠,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小龙女隐居的绝情谷底。世事难料,没有南贤北丑的谆谆厚语,或许一出手就饮恨江湖;善恶美丑,在这经历不尽的考验与升华;亲情友情,或许一瞬就会让你感召毕生。
我并不是在这里感怀古人,贬低新友,我也并不是只想谈论游戏。玩了十几年游戏,我现在终于提起笔来思考,我(们),到底需要什么。中国软件业从成长以来就洋溢着一种气氛。远的不论,从WPS与Office的对垒,到洋土女神的较劲;从《帝国时代》中中华民族的弱小,到现在《自由与荣耀》的《世纪战略》呼声。我无意在前人笔下弄斧,却一直想说一句憋在心头的话:所有这些,并不只是软件的抗争,更是一种文化的抗争。
正如《另一种大国意识》(见《家用电脑与游戏机》99。7)所言,或许,在我们民族的潜意识中,有一种“大国”感,于是,我们就难以回头看看那些我们素来瞧不上眼的“小国”!小日本不说也罢,看看印度,开始搞软件时情况与我们差不多,可人家就是搞上去了,搞出名堂来了。查查世界范围的软件销售,我们不敢(不甘)忽视(或许潜意识里更不愿看到、提到)的一个对手就是印度。这时候,我们有没有正视一下自己,把自己跟印度这个“小国”比一比的勇气呢?三年五年“赶英超美”的目标并不现实,我们只需扪心自问:我们到底能不能认认真真毕恭毕敬地把印度请到我们的对手席上。拥有对手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拥有遥不可及(近期)的强大对手。那样,我们失去的也许并不是市场,还会失去我们原本就已十分脆弱的民族信心。如果真的那样的话,我们失去的就是整个民族文化。这些,并不是危言耸听(众所周知,电脑,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)。我不想说太多刺伤民族感情的话,因为那样的话我也会受不了,我也会拍案而起。然而拍案而起之后,我们是否应该静静沉思,我们究竟缺少什么,最重要的,我们应挺起胸膛自问一句,我们拥有什么!?
五千年的文化。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响当当的回答。然而,这并不足够。想当年老祖宗们输出原料、买入成品,眼看白花花的大把银子落入别人的口袋。这时,再多的资源又有什么用呢!瞧瞧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怀恨又不失佩服的日本吧。它有什么值得佩服。没错,我们拥有五千年文化,可这又能真么样!!!!我们想过把他变成财富吗?我们能把他变成财富吗?!千万别在若干年后,我们的后人只会机械的重复一句我们拥有X千年文化,却学习着M国的历史,吃着M国的肯德鸡,说着M国的语言!到那时,我们连悲哀的资本都已没了。小日本没几年历史,却照样(在游戏里)把幕府时代演绎得有声有色。没有历史,他们可以创造历史,创造出一个经济强国成长的历史,我们,行吗?
文化以人为本。说到底文化的抗争还是人的抗争,什么样的人属于什么样的民族,什么样的民族产生什么样的文化。我们不能容忍,论坛里满肚子全盘西化的人的论调,却为什么不能关注一下、不去扶持一下真正的民族产业呢?没有亚都的事件,没有Office的疯狂挤压,没有 WPS曾经的辉煌,我们扪心自问一下,我们究竟能关注多少奋起中的金山。有人说,MS的软件就是好。我不否认,可难道这就是漠视自己民族产业的原因吗?如果真是这样的,国产彩电十余年的奋斗就是那么的不值一提吗?他好,我们为什么不能比他更好!!哪怕现在有差距,我们也必须承认差距,可是无人喝彩的民族产业就能这样蹒跚的跑(走?爬??)向终点?我是一个乐观的人,但面对一个如此漠视自己民族的“大国意识”,我保留悲观的权力。
我不敢指引民族软件的发展之路,但我可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。在我看来,毋宁于把软件也看成一种文化的产物。遍历了书本文化、电视文化的冲击的我们能否再守住一个软件文化的冲击?做软件要以一种文化的眼光去做。西方学习了我们的火药技术,就造出了枪炮乃至导弹,我们学习了西方的软件技术,我们学会的是制造焰火还是别的什么?
或许是在我们民族的“大国意识”的作用下,我们常常漠视了一些本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“小国”文化,在对“小国”文化的盲目漠视中,不经意间,我们也漠视起了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。我们经常把自己引以为豪的东西挂在嘴上,却又忘了去为他做些什么。所以尽管我们有浓厚的文化积淀,但在抵御吸收外来文化的冲击时,却又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。有人常常批判M国式的思维有着太多的强制性、进攻性,但我们就不能把自己好的东西推销出去吗?
看过从前某些国内游戏公司的采访报道,当问及为什么不做自己的东西时,答曰怕文化差异在外国卖不出去。刚开始还拍手叫好,因为他们的“世界意识”浓厚,有强烈的“民族自信心”。可再一想,不对了,难道M国卖到中国的产品就没有所谓的文化差异了?可他们仍是卖得那样的好啊!连自己的东西都不敢拿出来,还妄谈什么冲向世界呢!
诚然,M国的软件技术是一流的,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与之相比技术上的东西呢?M国人爱沙滩排球,于是乎,在M国举行的奥运会就有了沙滩排球的项目,而M国人也又兴高采烈的欢呼他们多拿了一块金牌。难道我们竟不能在充满“冷战思维”(引自《另》文)的游戏中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?M国人喜欢杀戮,喜欢卖弄技术,就由他们去多做几部《Quake》or《Doom》好了。在充满奇招异式的武侠世界中,古龙大师笔锋一转,转而去描写人性中的至情至性;黄易大师奇军突起,在充满情爱的奇异世界中挑战自身的极限,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在追求技术的过程中,中国游戏丢失了自己最拿手,最擅长的东西。M国人喜欢个人英雄主义,中国人更喜欢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,更喜欢下围棋时一子定乾坤的雍容睿智。一个小小的电子宠物,一只噼哩噼哩啪的“乐曲”都让日本人做出了市场,在游戏已针对PII优化的今天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责怪自己技术的“落后”呢?或许,更应该责怪的就是我们的这种“大国意识”:自己是“大国”,自然不能被小国的那些所谓“优势”的东西给玷污了呀!
游戏中,我们不需要越来越华丽的画面、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却又越来越苍白的内涵。如果只是为了这些的话,我们随便找部M国的“大片”就能满足感官上的需要。游戏已经游戏到了这种程度,我等还敢妄谈什么游戏人生?
中国游戏如此,中国软件亦是如此!
没有自己文化的游戏,怎么玩起来也不是滋味,没有自己文化的软件,怎么用起来也不顺手。就像《另》文所言,人并不是生活在政治与历史之外,人总要为现实的目标选择价值观。当我们习惯了M国软件里的是与否、对与错,我们又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?或许,希望游戏人生的我又得换一种游戏人生。
后记
思考上面这篇文章里的内容(不是这篇文章)已经很久。每次总是带着沉重的心情。作为一个学计算机软件的学生,我不止一次的思索,软件是否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。如果是,就不应鼓吹“国产”二字,好就拿来;如果不是,那软件究竟是什么?有人说,软件是一种工具,是计算机的灵魂。那么,我说,让计算机的灵魂里多一些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罢!
1999。8
再记
作为一篇呼告的小文,自然扔不掉文中颇多偏激的一家之言。撰写此文时已是八月,五月的炮火与盛夏的酷暑尤未消逝,自然也没等到金山今天的红色正版风暴。今天终于拼命执著一把将此文搬上BBS,懒散之余似乎舒了一口大气。唉,再说什么好呢?对了,还是客气一下,感谢一声能耐着性子浏览拙文的大小虫儿罢!
惨象,已使我上不忍视了;谎言,尤使我耳不忍闻。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?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。沉默呵,沉默呵!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。
重贴再记
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,日子一天一天的变化。在中国的软件业不断蹒跚中,近日又惊闻AMD“免费”转让(可能还要收取专利使用费的)x86技术。在软件业bangalor化的今天,硬件又要重复麦道当年的命运吗?